新視頻編碼標準 H.266(VVC)問世:大幅壓縮 8K 影音數據流量

2020 年 7 月,德國弗勞恩霍夫集成電路研究所(Fraunhofer HHI)正式發布新一代視頻編碼標準 H.266 / VVC(Versatile Video Coding)。這個標準被設計用來取代 H.265/HEVC,在保持相同畫質的情況下,將視頻數據壓縮率提升 約 50%

對當時正迎來 4K 普及、8K 試水 的影音產業而言,VVC 的問世意味著在相同頻寬下,能傳輸更高解析度與更高幀率的內容,尤其是在串流、行動網路與廣播領域。


1. 技術突破:更高效的壓縮演算法

VVC 在編碼工具上有多項升級:

  • 靈活分割單元(Flexible Block Partitioning):比 HEVC 更細緻的區塊劃分,適應不同場景特徵。
  • 改進的運動補償與預測:提升低光、高動態場景的壓縮效率。
  • 多模式幀內預測:讓靜態場景的壓縮效果更佳。
  • 平行處理優化:提高編碼與解碼速度,利於硬體實作。

結果是——在相同畫質下,VVC 能將影片檔案大小減半,或在相同碼率下顯著提升畫質。


2. 針對未來應用場景而設計

VVC 不只是為 4K/8K 而來,它在設計上已經考慮了未來十年的多種應用:

  • 8K 電視與電影串流
  • 360° 全景與 VR 影片
  • 行動網路下的高解析度直播
  • 低延遲雲端遊戲串流

這意味著它不僅服務傳統廣播與 OTT(如 Netflix、Disney+),也為沉浸式內容與遊戲產業奠定基礎。


3. 產業推廣的挑戰

雖然 VVC 的壓縮效率驚人,但推廣仍面臨幾個現實問題:

  • 編碼/解碼成本高:需要新硬體支援,軟體編碼速度較慢。
  • 專利授權與費用:延續 HEVC 的專利池問題,可能影響普及速度。
  • 生態建設時間長:需要內容製作、播放設備、網路基礎設施同步更新。

趨勢觀察
H.266/VVC 的出現是影音產業邁向 8K 與沉浸式體驗的關鍵一步。雖然普及可能需要數年,但它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高解析度串流與沉浸式媒體的核心編碼標準之一。2020 年,它更像是產業為下一輪內容革命提前布下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