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全球 5G 商用的第一個完整年份,然而在 5G 還未全面鋪開之際,業界已經開始為下一個世代——6G——勾勒藍圖。同時,5G 的關鍵技術之一——毫米波(mmWave),在當年的討論熱度明顯升溫,成為頻譜規劃與應用落地的焦點。
1. 毫米波(mmWave):高速傳輸的短距離戰場
毫米波指的是 30–300 GHz 的高頻段無線電波,單位頻寬大、可承載極高數據速率,因此被視為 5G 的「加速器」。2020 年初的美國、韓國、日本,都在城市熱點開始部署毫米波基站,目標是在人流密集區提供 數 Gbps 級別的下載速度。
但這項技術也面臨挑戰——穿透力差、覆蓋範圍有限,需要密集的小基站佈局。這意味著,毫米波更像是 特定場景的高速專用道(如體育場、車站、演唱會現場),而非覆蓋全國的骨幹網路。
2020 年的觀察重點:毫米波將成為「點狀補強」而非「全域替代」,對基站建設密度與成本的討論已經開始升溫。
2. 6G 談話:未來頻譜與應用的想像
雖然 6G 尚處於研究與標準制定的初期階段,但 2020 年的多場國際會議(如 6G Summit in Finland)已經拋出了未來的關鍵詞:太赫茲(THz)頻段、超低延遲(<1ms)、AI 原生網路、全息通訊、感測與定位一體化。
三星、華為、NTT Docomo 等企業在當年相繼發表 6G 白皮書,預測 2030 年左右商用,並鎖定智慧城市、沉浸式 XR、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
2020 年的觀察重點:6G 討論雖屬前瞻,但它的技術方向(THz 頻段與 AI 原生網路)正在指引現有 5G 演進的路線圖。
3. 從 5G 到 6G:一場頻譜與生態的接力賽
5G 的部署讓人看見了「帶寬需求無極限」的現實,無論是 4K/8K 直播、雲遊戲,還是智慧工廠,都在消耗著頻譜資源。毫米波是短期的速率解法,而 6G 則是長期的架構重塑。
對電信業者而言,這是一場資本密集且策略博弈的競賽:
- 短期: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擴展 5G 覆蓋並落地毫米波應用場景。
- 中長期:如何在 6G 技術成熟時搶佔標準與專利的話語權。
趨勢觀察
2020 年的毫米波與 6G 討論,揭示了通訊產業的兩條並行賽道——現實落地與未來構想。毫米波是眼前可見的高速增強,而 6G 則是十年願景。對科技觀察者來說,這兩者的對話,是理解通訊業未來十年的最佳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