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預言:超自動化、無障礙多感介面、民主化專業

在 2020 年初,Gartner 公布了當年的十大科技趨勢,其中三項特別被視為「重塑未來商業運作模式的核心力量」: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無障礙多感介面(Multiexperience)、以及 民主化專業(Democratization of Expertise)。回到當時的場景,這三個概念其實隱隱指向了同一個方向——科技正在降低專業門檻,並把「自動化」推向無所不在的地步。


1. 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自動化的自動化

在 2019 年以前,企業自動化還多停留在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階段——以機器人流程來取代重複性工作。但 Gartner 在 2020 年提出的超自動化,強調不只是讓機器執行腳本,而是整合 AI、機器學習、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決策自動化,讓系統能夠自己找出可自動化的部分,再自行優化流程。

疫情的到來反而成了推進劑——供應鏈受阻、人員流動受限、遠距工作成為常態,讓超自動化從「效率工具」變成「生存策略」。它的真正價值,不只是取代人力,而是讓企業能在 不確定環境下自我調整


2. 無障礙多感介面(Multiexperience):互動不再只靠螢幕與鍵盤

2020 年的多感介面不是新名詞,但 Gartner 的「無障礙」概念,實際上預見了 語音、手勢、AR/VR、可穿戴感測器 等多模態輸入會整合成一個完整的互動體驗。例如,你可以在 AR 眼鏡中看到工作流程,同時用語音控制系統,甚至用手勢翻頁、確認指令。

這項趨勢在疫情時期被快速驗證——遠距協作需要更自然的交互方式,醫療、製造與零售行業也開始嘗試免接觸操作。背後的核心價值,是讓 技術貼近人類感官的自然使用方式,而不是反過來要求人去學習工具。


3. 民主化專業(Democratization of Expertise):專業知識的普及化

Gartner 預言,未來五年,專業技能將透過 AI 工具與平台化服務,普及到非專業人士手中。這意味著,即便你不是資料科學家,也可以用 AutoML 平台完成模型訓練;即便你不懂影像後製,也能透過 AI 生成影片;設計、開發、分析、診斷等專業能力,將會被包裝成「一鍵式」解決方案。

2020 年的背景下,這個趨勢特別重要——疫情逼迫企業快速數位化,但人才供應遠遠不足,「民主化專業」讓更多人得以參與數位轉型,而不必等待長期的專業培訓。


趨勢觀察與後續發展
回顧 2020–2025,這三項預測幾乎全中:

  • 超自動化 成為企業 IT 藍圖中的標配,尤其是在金融、物流、客服領域。
  • 多感介面 與 AI 助手、AR 工具深度融合,成為工業與教育場景的競爭力來源。
  • 民主化專業 則在生成式 AI 的爆發中全面落地,從 ChatGPT 到 Midjourney,人人都能在數分鐘內完成過去需要專業團隊數天的工作。

Gartner 的視野在 2020 年看似前瞻,如今已是現實。對企業與個人來說,關鍵問題不再是「要不要採用」,而是「採用得有多快」。